行业新闻-Banner1

富士康創造第四個世界第一:機器人項目

  富士康機器人可以承接生產線精密零件的組裝任務,更可替代人工在噴塗、焊接、裝配等不良工作環境中工作,並可與數控超精密銑床等工作母機結合製造模具,提高生產效率,替代部分非技術工人。


  “我們二十年磨一劍,創造了三個世界第一。第四個世界第一,就是機器人項目,這不是夢想,是擺在我們眼前即將展現的一個事實。”在日前舉行的富士康晉城金匠科技工業園專案啟動儀式上,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如是宣稱。自此,富士康極具眼球效應的機器人戰略將正式在山西晉城付諸實踐。


  2011年7月29日,郭台銘在員工聯歡晚會上就已宣佈該公司三年內將增百萬機器人。消息一出,諸多媒體便不約而同將此舉的重要出發點指向了2010年“富士康N連跳”事件。彼時,許多媒體也曾不約而同將富士康視為喜劇大師卓別林的偉大作品《摩登時代》的中國縮影。機器對人的奴役,重複枯燥勞動對人的異化以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在眉睫成為輿論界對富士康跳樓事件的深層反思。


  一年多來,從提高員工工資,到開展關愛員工系列活動,再到加快大陸產業佈局調整,富士康進行了一系列有目共睹的努力,試圖走出“摩登時代”的困局。但簡單重複的高強度勞動並不會因這些舉措而變質。狙擊“摩登時代”,富士康最終祭出了這一“機器人”計畫。


  “我們希望人不再被機器控制,而是人來控制機器,把單調重複的工作交給機器人,讓員工解放出來。”郭台銘向本報記者闡釋富士康對機器人的定位時稱。《摩登時代》的結尾,曙光初露,男女主人公相互鼓勵,攜手微笑地走向前方。時隔一個世紀,機器人能否成為富士康年輕工人們的曙光?


  早在2006年,富士康就推出過會演奏樂曲的FOXBOT工業機器人,並擁有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郭台銘向本報記者介紹,機器人製造基礎在於硬體、關鍵零元件、軟體、系統集成以及遠端遙控,而這五項技術現在富士康都有。目前,富士康機器人可以承接生產線精密零件的組裝任務,更可替代人工在噴塗、焊接、裝配等不良工作環境中工作,並可與數控超精密銑床等工作母機結合製造模具,提高生產效率,替代部分非技術工人。


  去年開始,富士康研發出的首批機器人已經在晉城園區投產,今年這一園區的機器人產能將達到一萬台。相關人士透露,未來5年,富士康機器人專案在晉城的投資將達到90億元人民幣,2016年,其產值可突破500億元人民幣。


  富士康機器人為什麼會選擇地處內陸的晉城?晉城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程琳向本報記者分析稱,除了郭台銘的家鄉情結外,晉城有著獨特的區位優勢,該市地處山西東南門戶,位於富士康集團太原園區和鄭州園區之中點,能夠配套太原、協力鄭州。更重要的是,富士康集團自1994年就在晉城創立精密模具培訓基地,大力培養精密製造人才,晉城培訓中心早已成為富士康集團精密製造人才的“黃埔軍校”,是國內最大的專業模具人才培訓學校,這為富士康在晉城發展機器人產業積累了雄厚的人力基礎。


  此外,當地政府的鼎力支持同樣是重要因素,“富士康不僅在給職工創造工作環境,而且在為大家創造生活環境,不僅要讓員工感受到勞動的價值,更讓他們感受到了生命的價值。”晉城市長王清憲對富士康機器人戰略欣賞有加。


  目前,富士康生產的機器人更準確地說應該是“機械手”,其智慧僅相當於3至6歲的人類,富士康對此設定了更高的目標——將來機器人的智慧將相當於18歲的人類。郭台銘告訴本報記者:“過去,我們以機械手、機器人作為輔助,未來的富士康,它們將從‘配角’變為‘主角’。可能出現在拋光、打磨、鐳射打標、焊接、噴塗等多個危險、機械工種的作業崗位上。”


  “被解放”的富士康年輕工人們則將重新學習操控機器人軟體、應用和維修,變身為機器人應用工程師、軟體工程師。他們會通過操作機器人的“手”和“關節”來順利地完成生產,“隨著機器人的投產使用,人力將被轉移到更高的附加值上。”郭台銘說。


  這一“轉移”凸顯著富士康集團在轉型中國語境下的另一層深意,用郭台銘的話來說,“把單調重複的工作交給機器人,這是中國製造業向世界發出的一個信號。”金融危機以來,依靠傳統勞動密集型來維繫的“中國製造”已難以為繼。而在郭台銘看來,中國要成為“製造業王國”,成敗之舉在於把“人口紅利”變為“頭腦紅利”。他說,目前富士康生產的機器人,集團內部還不夠用,將來發展到100萬台以後,成本會越來越低,到時就開始做更多製造業、服務業領域的機器人,推動中國製造業走向機械自動化、無人化、更高附加值、更創新的製造業。


  “全世界的製造業應該開始改變。”郭台銘說,“要給員工更高的工資,讓他們生活得更有自主,更有創新,更有尊嚴。這符合人性化管理的趨勢,符合中國80後、90後一代的心理特徵。他們的力量不在於製造,在於創新。”


  推動抑或積極參與中國製造業的改變是富士康的長遠願景。而對晉城這座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助力已清晰可見。富士康機器人五年達到超500億元的產值規模,相當於“十一五”末晉城市規模工業產值的50%,是該市現有裝備製造業產值的8倍多。五年後,僅機器人產業就有望成為晉城僅次於煤炭的第二大產業。“圍繞富士康機器人項目,我們開發區將規劃配套產業園和軟體園,引進精密機械配套產業,發展軟體產業,吸引高端軟體發展人才,發揮富士康的招商帶動效應,推動我市產業升級。”程琳告訴本報記者。

Copyright 2009 - 2022 Instar Electromechanical 保留所有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