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我國智慧裝備製造業的銷售收入將超過1萬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25%,工業增加值率達到35%。本土化智慧製造裝備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將超過30%。力爭到2020年,形成完整的智慧製造裝備產業體系。
作為《高端裝備製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子規劃,《智慧製造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近日正式發佈。工信部裝備司司長張相木接受採訪時,對《規劃》編制的背景和智慧裝備的發展重點作了權威解讀。
《規劃》首次提出了智慧製造裝備的概念,即“具有感知、決策、執行功能的各類製造裝備的統稱”。它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結合當前我國智慧裝備的發展現狀,介紹一下《規劃》編制的背景。
裝備司:隨著資訊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的高速發展,我國智慧製造裝備的發展深度和廣度日益提升,以新型感測器、智慧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成套生產線為代表的智慧製造裝備產業體系初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大智慧製造裝備實現突破。但作為一個正在培育和成長的新興產業,我國智慧製造裝備產業仍存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產業規模小、基礎薄弱、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幹企業等問題。
智慧製造裝備是國務院確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強化基礎配套能力,積極發展以數位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慧製造裝備”。
作為未來製造業的發展趨勢,大力培育和發展智慧製造裝備產業對於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提升生產效率、技術水準和產品品質,降低能源資源消耗,實現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按照國民經濟分類標準,《規劃》編制組對30類製造業按照加工物件進行分析,《規劃》重點選擇了其中對國民經濟重要性強、帶動範圍廣、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八類重大智慧製造裝備。
這八類重大智慧製造裝備所涉及和涵蓋的行業領域有哪些?是否代表了“十二五”期間我國智慧製造裝備發展的重點方向?
裝備司:八類智慧製造裝備主要是成套裝備,突出製造業所需裝備,針對石油化工、冶金、建材、機械加工、食品加工、紡織、造紙印刷等製造業生產過程數位化、柔性化、智慧化的需要,通過集成創新,開發八類重大智慧製造成套裝備。
十二五”期間,我國智慧製造裝備產業的發展重點,除了上述重大智慧製造成套裝備外,還包括關鍵智慧基礎共性技術、核心智慧測控裝置與部件、重點應用示範推廣等。
在關鍵智慧基礎共性技術方面,圍繞感知、決策和執行等智慧功能的實現,重點突破新型傳感技術、模組化嵌入式控制系統設計技術等九大關鍵智慧基礎共性技術。
在核心智慧測控裝置與部件方面,圍繞重大智慧製造成套裝備研發以及智慧製造技術的推廣應用,開發新型感測器及其系統、智慧控制系統等八個典型的智慧測控裝置和部件。
在重點應用示範推廣領域方面,將重點選擇在電力、節能環保、農業、資源開採、國防軍工、基礎設施建設六個國民經濟重點領域推廣應用。
為實現“十二五”時期的總體目標,《規劃》提出實施創新發展工程、調整產業組織結構、突出品牌品質建設、推動產業技術進步、優化產業空間佈局五大任務。